当前位置:首页  »  电影资讯  »  疯狂打脸烂片编剧,豆瓣祭出9.3,这部封神港片,再也不会有了...  »   返回上一页

疯狂打脸烂片编剧,豆瓣祭出9.3,这部封神港片,再也不会有了... -

1967年,中国香港。

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警察局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:有人,偷窃了!

警方紧急出动,全副武装,按照指引,却来到了肮脏破旧的贫民窟。

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,倚靠在天棚上,侧目斜视:我的鞋子被两个人偷了,但你们肯定不敢抓。





警察不屑:谁这么了不起啊?

男人发话:偷我左脚鞋的是英国人,偷我右脚鞋的是日本人。中国人的鞋子都被他们偷光了,全都走投无路。

警察们面面相觑,确认了这是个疯子。





领导生气:哪个混蛋接的案子!

手下急忙解释:他刚刚报案时,英语讲得可流利了,我还以为是洋人报案,所以才不敢怠慢!



男人愤而起身,用一口流利的英语,把这帮不作为的警察痛骂一顿。

但最终,他却被警察当成疯子,抬走了...





他们不知道,这个奇怪的男人,其实大有来头。

他叫江誉镠(liú),曾经是红极一时的粤剧金牌编剧。

因籍贯广东南海,在家中排名十三,所以取艺名“南海十三郎”。



十三郎自幼聪明绝顶、过目不忘,但却调皮捣蛋。

小时候,因为看不惯校长体罚学生,他偷偷把校长蚊帐烧了,被轰出了学校。





长大后,他考上香港大学医学系,本应顺风顺水,但为了追逐心爱的女子,他毅然放弃学业,跟踪到上海。



可这场义无反顾地单向奔赴,并没有打动梦中情人。

销声匿迹两年后,他落魄而归。

这段失败的恋情,成了他生命里最深刻的印迹,也是他余生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。





重返南海,他当起教书先生,数学天才足以与当时盛名的广州四大数学天王媲美。

下班之余,他最喜欢看大戏,最爱捧薛觉先的场。

光看戏还不过瘾,他还嫌弃编剧的剧本配不上薛觉先的嗓子,非要亲自写戏给薛觉先。





薛觉先是什么人物?

他是当时省港澳最出名的红伶,一代粤剧宗师,在行内素有“北有梅兰芳,南有薛觉先”之称。


粤剧名人:薛觉先

但这样一个大人物,却为十三郎的才华折服,邀请他加入自己的“觉先声”粤剧团。

从此,十三郎写什么,薛觉先就唱什么。

两人一拍即合、联手合作,场场爆满。







十三郎一炮而红,成为人尽皆知的天才编剧。

不少江河日下的演员都靠他写的戏咸鱼翻身。

但是,此时的他还不知道,命运的魔爪,正在悄然而至...



电影《南海十三郎》改编自真人真事,于1997年在中国香港上映,豆瓣评分9.3分。

早在1993年,香港话剧团将其搬上舞台,就引起一阵轰动,至今仍长久不衰,所到之处场场爆满。

后来,这个题材又陆续被搬上大银幕和小荧幕。

用现在的话来说,这就是一个大热IP。



饰演“南海十三郎”的谢君豪,用大半辈子打磨这个角色,早已与角色融为一体。

转眼二十余载,无论舞台剧其他演员如何变动,谢君豪始终雷打不动。

其舞台剧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都被视作“香港舞台剧最高演出水准”,至于同由谢君豪主演的电影,口碑照样不俗。



网友评论:看过这片之后,我想不会有任何一部香港电影,在我心中能够有更重的分量了。好编剧,好演员,好题材。真的难以想象谢君豪出演的时候不过三十出头,居然能把这个人物的一身才气、傲骨、滑稽痴顽、嬉笑怒骂、沧桑低回演得那么自然。

还有网友说:好久没有泪流满面的感觉。十三郎的那份痴、那份傲、那份不被理解和爱的苦痛,足以刺痛每个敏感纤细的观众。我想此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香港电影了!







这几乎是香港电影口碑最好的一部,还有网友将它比作香港版的《霸王别姬》。

在我看来,这两部电影,风格不一,各有千秋,但确实也有部分相似之处。

比如,他们都刻画了一个“不疯魔不成活”的理想主义者。


《霸王别姬》张国荣 饰 程蝶衣


《南海十三郎》 谢君豪 饰 江誉镠

十三郎自称“痴人”,他将他的痴,投射到他在乎的一切事物:爱情、剧作、国家、为人处世...
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广州危在旦夕,很多戏班解散,不少人逃亡在外。

依照十三郎当时的财力地位,他本可以很轻松地避难,但他却偏要逆道而行,孤身一人去战区援军。







在战区,他呕心沥血写下的励志戏曲,却比不过女人坦胸露乳的戏码。

他本意是劳军,却亲眼看见对台编剧,用“肉弹”荼毒士兵的意志力。







他愤怒地跟对方争辩,甚至动手打了对方...



本来,只要假意逢迎,向对方道个歉,这事就翻篇了。

可他不耻这种行为,直接一杯热茶倒到对方头上去。

他捍卫了内心的正义,却葬送了自己的前程。

战争结束后,戏班复工,可名声被弄臭的他,无法再在粤剧界立足。

十三郎太过认真,但这个肮脏残酷的世界,配不上他的真诚...







片中,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不得不提,那就是他的徒弟,唐涤生。

两人惺惺相惜的师徒情,尤为动人。



被问到为什么做编剧,唐涤生掷地有声:我要证明文章有价!

再过三、五十年,没有人会记得那些股票,可是一个好的剧本,五十年、一百年,依然有人欣赏!

听到这话,十三郎立即取笑对方是“自大狂”,可嘴角的微笑却透露了他对唐涤生的欣赏。







乍一看,这是知己之情,但骨子里反应的,是十三郎对编剧事业的认可和坚守。

一些人可以为了利益,去编写不知所谓的剧本。

可对于唐涤生和十三郎而言,笔下的一字一句,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。

在十三郎心中,戏剧的作用,不单娱人,更应言教...



正因此,即使在最潦倒的时候,十三郎也不肯为了迎合观众去放低自己的标准。

比如,战后香港艺坛光怪陆离,为了哗众取宠,毫无下限。

一个戏班找到十三郎,要他续写“禽兽版宝莲灯”,要求花旦,被猩猩玩弄,珠胎暗结。

结果,十三郎神来之笔,硬是将剧情改成,民女将猩猩感化,一起对抗异族...





班主要他修改,他坚决不肯,于是又被羞辱一番,可他的第一反应却是:把剧本还给我。

他将他的作品,视作尊严一样珍贵...





他不肯给瞧不上的戏班写稿、大骂乱改剧本的导演、婉拒薛觉先的收留...

但凡他愿意低一次头颅,他都不至于穷困潦倒。

可一旦他低了头,他就不再是那个生性孤傲的十三郎了啊...





一场意外,十三郎从车厢堕入沙滩,大脑受震荡,从此精神时好时坏。

20世纪50年代,他流落在香港街头,衣食无着,漂泊无依,像个乞丐。



可他到底是真疯还是假疯,至今没有人能弄清楚。

比起电影里面的刻画,或许,现实中十三郎经历,更加让人心酸叹息。

据他的侄女回忆:说他疯吗?可他却记得每个亲人的名字。说他正常吗?可他话里玄机,无人能懂。



晚年,十三郎不肯洗澡,说是洁身不如洁心,就这样邋里邋遢、风餐露宿。

当初他如日中天,为人豪爽,一旦有人需要帮忙,即使是泛泛之交,也一定慷慨解囊。

可他又天生傲骨,即使晚年颠沛流离,也不肯接受子侄分文,更不愿拖累亲朋好友。

他一生聪明绝顶,年少成名,却半生痴癫、半生流浪。

他在最困苦的时期仍然坚守原则,宁可浪迹街头也不吃嗟来之食。





电影结尾,天寒地冻,十三郎暴毙于街头。

当年接“失鞋案”的小警察,如今已经成了警官,看见他还光着双脚,心里很是难受...







一个天才,用最惨烈的方式,去守护心中的道义。

可这偌大的世间,竟没有一处属于他的容身之所...

这是个人的悲剧,也是时代的悲剧...



这是一部传记片,但不只是一个人的史诗,更是对后人的警示。

片中有一个场景,让乌鸦印象深刻。

徒弟模仿十三郎的旧作,却被十三郎痛骂一顿:你写这种俗气的剧本,根本就是在浪费你的文采!

徒弟想不明白:你不也是这么写吗?

十三郎一针见血:时代在变,观众的水准只会越来越高。

讽刺的是,在观众水准不断拔高的今日,市场上仍有一大批不入流的编剧,极尽夸张,刷新下限,荼毒观众的审美...





片尾最后,赫然写上八个大字:献给全港编剧,共勉。

回首当年,十三郎意气风发,看着满脸稚气的徒弟说要证明“文章有价”。

那时候的他们一定不知道,他们真的做到了...

他们的作品,流芳百世;他们的经历,拍成电影;他们的名字,至今还被提起...



在“娱乐至死”的今日,他们的故事,没有鸡汤、不撒狗血,却更让我们备受触动...

因为,这样的人很少很少,但真的很珍贵...

与君,共勉。





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!